摘要:沁园春·忆黄山三十六峰,三十六溪,长锁清秋。对孤峰绝顶,云烟竞秀;悬崖峭壁,瀑布争流。洞里桃花,仙家芝草,雪后春正取次游。亲曾见,是龙潭白昼,海涌潮头。6月11日晚上,央视1套《大美中华》节目播出著名歌手许嵩演唱、南宋词人汪莘作词的《沁园春...
沁园春·忆黄山
三十六峰,三十六溪,长锁清秋。
对孤峰绝顶,云烟竞秀;
悬崖峭壁,瀑布争流。
洞里桃花,仙家芝草,雪后春正取次游。
亲曾见,是龙潭白昼,海涌潮头。
6月11日晚上,央视1套《大美中华》节目播出著名歌手许嵩演唱、南宋词人汪莘作词的《沁园春·忆黄山》,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广泛好评。《人民日报》B站号说:“听完这首歌,想去黄山了……那么,来听许嵩一曲《忆黄山》,邂逅一段国风之旅。”
节目中,著名文化学者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与歌手许嵩、古筝演奏者程皓如对话时,对黄山高度评价:“我甚至觉得黄山是全世界最美的山,而且是最变幻不定的一座山。黄山本来就很美,黄山的词,黄山的文学作品,以及我们这些用艺术的方式去表现黄山的人其实都是美的。”
古往今来,黄山绝美的风光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、丹青妙手前来游览,他们在观赏风景、陶冶情操的同时,也留下了诸多诗词、歌赋、散文、书画等作品。仅赞美黄山的诗词,从盛唐到晚晴1200多年的时间里,传世的作品就有2万多首。诗仙李白曾于天宝年间游历黄山,留下“黄山四千仞,三十二莲峰。丹崖夹石柱,菡萏金芙蓉”的诗句,吸引了大量诗人词客慕名来黄山,他们探奇访幽,观光揽胜,吟咏歌赋,酬唱赠答,创作了大量描绘黄山风光名胜的诗文作品。这些名篇佳作,或寄景抒怀,或托物言志,或记录游踪,或凭吊遗迹,既为黄山增辉添色,又丰富了中华文化艺术宝库。
2020年9月18日下午,《中国诗词大会》摄制组来黄山风景区实地取景。暴雨过后,摄制组一行十余人冒着飘零的雨花,从黄山北大门太平索道上山,来到西海排云亭时已经是傍晚时分。黄山好像有灵似的,忽然间雨停了,洁白的云海从西海大峡谷中缓缓升腾,夕阳从云层探出来,阳光照射在云海之上,海面上泛着微红的光芒,崖壁瞬间变成了赭红色。节目嘉宾康震穿着红色的衬衣,面对浩瀚的云海,大声朗诵着清代诗人袁枚“一匹布将天地裹,千条练许山灵分”的诗句,洪亮的声音在山谷间久久回荡。
《尚书·舜典》说:“诗言志,歌永言。”意思是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,歌是用语言把这种思想感情咏唱出来。黄山不但是古今诗人们借景抒情、托物言志的好地方,也赋予了音乐家创造的灵感。淙淙流水,叮咚鸣泉,隆隆飞瀑,呼啸山风,啾啾鸟鸣,抑扬松涛,以及峰峦沟壑间流淌的旋律,云卷云舒中演绎的节奏,黄山的天籁之音催生了一大批音乐精品,目前广为传唱的有一百多首。
改革开放之初,香港歌手张明敏一句“长江长城、黄山黄河”点燃了无数中华儿女热烈的爱国之情。近年来,徐千雅的一首《黄山之约》,让黄山“惊世之美,篆刻心间”;韩承东演唱的《想和你一起去黄山》,让“光明顶上手牵手,看云海的日出和日落”成为情侣们的魂牵梦萦的向往;宋祖英演唱的《日出黄山》,让人感受到了大美中华“放歌天地日日新”的蓬勃景象。2005年9月24日,大型交响音诗画音乐会《黄山大合唱》在人民大会堂首演,廖昌永、戴玉强、陈铎、虹云、谭晶、王宏伟、张燕、满文军、黑鸭子演唱组等加盟演出,通过音乐和朗诵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“天下第一山”的神奇魅力。
黄帝浮丘虽已升仙,山间萧声夜夜悠扬,美丽传说代代相传,诗词歌曲溢彩流芳。巍巍黄山本身就是无言的诗,无声的歌,大自然的绝唱。
作者:葛旭芳
来源:黄山日报